佛山人才网>>佛山资讯
抓改革、惠民生、聚人气、引人才,三水发展惠民之路越走越实
作者:lhl 来源: 阅读次数:1436次 发布日期:2017年9月29日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

  优质学位增加供给,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百姓吃上放心食品,城市小区管理井然有序……翻开三水近年来的“民生答卷”,一串串鲜活真实的数据,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生活、工作在三水的百姓感到安心和舒心,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水经济发展实力稳步增强,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每一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坚定不移地落在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的宜居指数、幸福指数和魅力指数上,让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发展惠民之路,三水越走越实。
  共享发展聚人气
  三江汇流之地,当有其不同凡响的景象。
  从农业大县到跻身全国百强区36位,三水只用了不到40年时间。三水人基因中既有“水精神”的兼容并蓄,也传承了“水精神”的顺势有为。正因为此,在每一次发展的自我迭代中,三水都能寻找到解码钥匙。
  这一把解码钥匙,核心是写好“人”字。
  城市的繁荣、区域的发展,“人气”是基础和根本,也是发展优势。近年来,三水从“产城人”向“城产人”融合发展转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三水的城市品质仍需提升,城市内涵发展动力有待释放,人气和名气仍显不足。
  数据显示,2015年末,三水全区常住总人口为63.85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62.26万人相比,五年间仅增1.59万人。这样的人口增速显然难以支撑三水新一轮发展。
  2016年9月,区委书记黄福洪在三水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全力打造“广佛创智之城、岭南水韵胜地”的战略新目标,并开宗明义提出要三水打造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
  三水人知道,21世纪城市的竞争,是人才的争夺。城市间已步入了从经济增长大战上升到软实力比拼的高维竞争。推动三水人口规模再上台阶,既是这座城市经济发展急需新的驱动力,也是参与新一轮区域竞合的砝码。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大力引人的同时三水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留人,让人落地生根?
  5年来,三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600多公顷,以“创森”撬动城市的绿色蝶变;3年投入超过1亿元,实施近600个“民生微实事”项目;迳口华侨农场2629户归侨告别危房,乔迁新居;半年举办区级文化活动35场,80%行政村(社区)已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区在2017年底将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居民家门口就能读书看报,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享受一站式便民服务……
  在三水,一组组不断刷新纪录的民生数据,不仅代表着经济实力,更传递着民生温度,城市向心力和吸引力随之递增,近者悦、远者来。
  而今,新一轮抢人才、聚人气的区域竞争战已打响。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大整合、大协作的战略机遇下,珠三角九市正在从点状合作走向片区共生发展。位于珠江西岸、与先发地区一水之隔的三水,如何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找准比较优势,主动对接来自大湾区发展主轴的资本、技术、人才要素溢出,是当下亟待破题的一环。
  放眼未来,立足脚下。
  今年以来,从出台扶持力度足以比肩广州、深圳的人才补贴政策,到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侧不断发力,三水在聚人气、惠民生之外,尤其着力以提速优化的城市软硬环境向人才抛出橄榄枝,决心以人口数量和质量并举,赢得城市的未来。
  “这几年,三水变化很大。”不久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麦颖文,正式踏入社会。几经考虑,她最终回到家乡三水发展,并顺利考上了公办教师。据三水区人社部门不完全统计,近年,约四成三水籍大学生一毕业就选择回三水就业,毕业2年后,仍有两成回流。
  聚人气、惠民生、引人才,三水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驱动力。
  “自我革命”惠民生
  面临人口红利渐失的现实,三水怎样求发展?尤其是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创走廊、一环创新圈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三水要从跟跑变为领跑,加速成长为佛山新的经济增长极。
  区委书记黄福洪的回答是:改革是最大的红利。通过深化改革来优化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提高城市吸引力。
  “并联审批是喜事一桩,报建企业不用再反复交资料、频繁跑腿,三水这项改革让人感到诚意十足!”今年6月12日,三水区行政服务中心五楼的工程建设并联审批综合服务窗口正式对外服务,佛山市德刚健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副经理黎志刚不到5分钟就递交了全部报建资料。经过并联审批改革,工程建设审批速度通过并联推进把原来188天的审批时间大幅压缩至60天左右。
  其后一个多月,市民潘先生到三水办理不动产“解押”业务时惊喜发现,三水不动产登记抵押注销类办证业务办理时限大幅缩短。以前要5个工作日办结的业务,如今不到一个工作日就办结了。
  营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加速,是三水今年以来“放管服”改革成效的一个缩影。
  但改革不止此。三水还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持续发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2016年9月,三水以“提质创优建高地”为目标,启动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计划到2020年新增教育投入12.8亿元,做强三水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三水区域核心竞争力。
  2017年6月19日,三水又启动了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投入不少于55亿元建设卫生强区、健康三水,为打造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舞台提供强有力支撑。
  这几大改革,清晰指向一流城市品质、一流营商环境的打造,改革中的许多设计都是三水近年来少有的“高配”。比如教育、医疗改革,目标不仅限于三水当地需求,而是要在补强短板的基础上建成区域高地,辐射周边;教育改革引入了手握全国顶级高校资源的阳光教育集团,医疗改革引入蜚声省内外的珠江医院;在全市首创线下“中介超市”、不动产登记速度要求直接对标国内速度最快的城市浙江杭州……
  至今,这几项“大手笔”改革成效初显。
  “全区教育事业正进入新的跨越式发展时期。”9月初,区长胡学骏在三水区庆祝第33个教师节大会上向社会通报,自去年9月三水启动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以来,教育综合改革已在教育管理体制、优质学位供给、教师队伍和教学质量等多方面取得成效。
  数据显示,今年秋季新学期,三水新增公办学校学位1000多个,全区共有1万多名新生入读公办学校,其中近半学生是非户籍学生,学位紧张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今年三水高考、中考成绩取得突破,全区高考生大学圆梦率达95.80%,本科上线率持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中考有冲上700分的高分学生。
  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了三水区域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有更多优秀学生愿意留在三水。“本来我初一、初二铁了心要考外区学校,不过一年时间,三中就把我吸引过去了。”今年中考取得全区前100名好成绩的梁志嵘,在中考前就决定了要报考三水中学。
  三水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三水中学校长胡志武分享了一组数据:三年前的中考全区前100名留在三水读书的仅有11个学生,今年中考全区前100名的学生就有近7成留在三水。
  新一轮戮力改革渐次铺开,三水当前及今后的发展桎梏正在逐一击破。
  以人为本增福祉
  提到城市,人们往往想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世博会的口号,此后成为城市人的骄傲,成为“城市梦”的寄托。这也带来了思考:什么才是美好的城市,什么才是美好的生活,什么才是美好的城市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也就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宜居宜业。
  这也是三水迳口华侨农场生活了近40年的归侨陈显林的期盼。最近半年,他从简陋的安置平房搬进了崭新的幸福小区——迳口华侨农场危房改造自建(拆旧建新)点,“家安了,心也安了!新房三层楼高,总面积差不多300平方米,还有这小区,你看多干净,绿化多好啊!”
  陈显林一家,是迳口华侨农场危房改造项目惠及的2629户归侨中的一户。在幸福小区,归侨们的新居按每层80平方米的样式新建,新楼间的巷道可以通过两辆小车。新房周围的空地已种上大叶油草、紫薇、毛杜鹃等植物,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从高处俯瞰,幸福小区整齐划一,宛如新农村。
  陈显林的“获得感”可不只是这套新房。新建成开业的绿茵幸福双汇广场农贸市场近在咫尺,生活在三水,他的孩子有学上,他的家人病了在家门口的卫生服务中心看医生,衣食住行样样不愁,安其居、乐其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统筹城乡、惠民发展不落一人,一直是三水行而践之的初心。
  今年,三水是佛山第一个提出开展区内精准帮扶工作的区。据《三水区区内精准帮扶实施方案》,三水认定30个村民小组为帮扶村民小组,433户农户1290人为帮扶户和帮扶人口,从解决帮扶农村基层党建、村村通自来水、村内道路硬底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问题着手,按照一年筹备启动、两年推进落实的总体要求推进区内精准帮扶,不落一人。
  一项项工程决定改变历史,一件件实事紧扣民心。“民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才能走向发展的和谐乐章。”这样的工作思路,多次出现在黄福洪的讲话中。
  “天下之大,黎元为先”的情怀,并非流于口头。数据显示,三水“十二五”期间民生领域财政支出达到116亿元,比“十一五”时期翻一番,占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2.4%。
  着力建设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三水,保障和改善民生愈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一项谋划系统、措施具体的重大工程。这些,也都如同穿城而过的西北江静静地滋养着近70万三水人,不管春秋,无论晨暮。
  过去五年,三水坚持每年做好“民生十件实事”。交通、食品、医疗、教育、文化建设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实事,进行得如火如荼。群众对十件事“点菜”,区委、区政府督查室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到了年尾,还会开专题报告会,彻底将“民生十件实事”承诺兑现。
  聚焦民生,三水除了能办“大实事”,还能办“微实事”。自2014年8月启动“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以来,一桩桩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小微民生问题得到了迅速、有效的解决。至今,三水已累计实施近600个“微实事”项目,总投入超过1亿元,项目覆盖全区所有村委会、社区,三水60多万群众都享受着其中的可喜变化。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每一件实事落地都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三水构建起一张直接解决百姓切身利益、大事小情全覆盖的民生网络。执政者一以贯之践行的发展惠民理念,让民生话题恰如一股裹挟着暖流的春风,细致入微地掠过三水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
  “担凳仔,霸头位!”前不久,西南街道“游文明古村品水韵名城”系列活动好戏连台,一首首名曲粤韵在大塱山村委会上空飘扬,现场掌声不绝。“家乡的文化活动越来越精彩了!”自告奋勇上台表演威风鼓的村民李丽贞说,一场接一场的文化惠民活动丰富了大伙儿的生活,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关系,“老百姓都感受得到,三水越来越好了。”
(信息收集:佛山人才网)   
相关资讯
Copyright© 2000-2011. Goodjo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佛山俊才网® 版权所有
佛山人才网专注佛山人才,服务佛山企业,致力于打造一个资源丰富的佛山人才招聘网
本网所有资讯内容、广告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B2-20050466